全科牙科護理
牙科洗牙
洗牙不僅能清除牙齒表面的牙垢和色素,還有助於預防牙周病變和蛀牙的發生。透過定期洗牙可以清除積聚在牙齒表面的牙菌膜、牙石及牙漬,使牙齒回復乾淨和平滑。有助改善口腔健康並預防牙周疾病。這是一個由牙醫或牙科衛生師執行的過程,通常建議每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
洗牙 - 預防
牙齒保健:通過定期洗牙,可以有效清除牙齒表面的細菌和牙垢,減少蛀牙和其他口腔問題的風險。
預防牙結石:牙結石是牙齒表面積累的硬化牙垢,洗牙能夠有效清除牙結石,防止其進一步發展,確保牙齒表面光滑潔淨。
減少蛀牙風險:定期的洗牙有助於減少蛀牙的風險。清除牙齒表面的牙垢和色素,降低細菌積聚,有效預防蛀牙的發生。
預防牙周病:洗牙還有助於預防牙周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清除牙齦邊緣的細菌,減少牙齦發炎和出血的風險。
洗牙 - 治療過程
檢查:
- 在開始清潔之前,牙醫會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以評估牙齒和牙齦的健康狀況。他們會檢查是否有蛀牙、牙周病或其他口腔問題。
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
- 牙醫或牙科衛生師使用專業的工具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這些工具包括超聲波清潔器和手動刮刀,可以有效地去除堆積在牙齒和牙齦邊緣的污垢。
拋光:
- 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後,牙醫會使用特殊的拋光劑和圓形拋光工具,對牙齒表面進行拋光,使牙齒光滑且亮白。
牙齒護理指導:
- 最後,牙醫會根據檢查的結果,提供個性化的口腔護理建議,包括正確的刷牙和使用牙線的方法。
洗牙後 - 注意事項
洗牙後數天內,您可能會感到口腔輕微不適及有牙齦出血的現象,特別是牙周病患者。只要繼續注意口腔衛生,口腔不適及牙齦出血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牙齦亦會回復健康。洗牙後,紅腫的牙齦會收縮,可能會令牙齒變得敏感,如有需要,可使用防敏感牙膏,以舒緩痛楚。
洗牙 - 概念
儘管我們每天勤奮刷牙,但仍有一些難以觸及的地方會積聚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逐漸吸收口腔中的鈣質,轉化成所謂的牙石。這些牙石通常藏匿在牙齒的縫隙中,無法僅靠日常的刷牙來清除。如果放任這些牙石累積,它們會漸漸增多,並成為更多細菌的滋生地,從而可能導致牙齦炎症、牙齦退縮、口臭或牙周病等問題。
在洗牙過程中,牙醫會運用專業的牙科器械或者超聲波洗牙設備來有效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和污漬。此外還會使用專用的磨砂粉來打磨牙齒,進一步加固牙齒表層,恢復其光滑度,有助於減少牙齦炎症或牙周病的發生風險。
洗牙七大迷思
迷思1:為甚麼要定期洗牙?
實際上,牙根和牙齦之間並非完全密合,它們之間存在一個細小的溝槽,被稱作「齦縫」,其寬度大約在0.5至2毫米之間。齦縫是食物殘渣易於積聚且日常刷牙難以徹底清潔的地方,這使得牙菌斑容易在這裡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牙菌斑會與口腔中的細菌反應,逐漸鈣化成為牙結石。
牙結石的結構使其更容易成為細菌的附著點,這會引起口臭、牙齦發炎出血,甚至導致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洗牙的過程就是利用專業器械去除這些牙結石和牙菌斑,從而減輕牙齦的發炎情況,預防牙周病的發展。同時,定期進行洗牙推薦也是檢查和治療其他潛在口腔問題的良機。洗牙是口腔衞生的重要部分,也是維護整體口腔健康的關鍵措施。
迷思2: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可以不用洗牙?
即使每天都刷牙和使用牙線,定期洗牙仍然非常重要。刷牙和使用牙線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牙菌斑如果未及時清除會硬化成牙結石,而牙結石只能通過牙科清潔來去除。
洗牙過程中牙醫會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能及早發現潛在的牙齒和牙齦問題,如蛀牙和牙周病,這些問題可能在日常護理中被忽視。洗牙還能去除導致口臭的細菌,保持口腔清新,並改善牙齒外觀,使牙齒看起來更潔白。因此,建議每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專業洗牙,以確保口腔健康。
迷思3:每年至少洗一次牙?
一般情況下,對於口腔健康狀況良好的人來說,香港牙醫通常建議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洗牙。這可以有效地清除累積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預防口腔疾病。然而,對於某些特定群體,香港牙醫則可能建議更頻繁的洗牙。這些群體包括吸煙者,因為吸煙會增加牙齦疾病的風險;糖尿病患者,因為高血糖會影響牙齦健康;孕婦,特別是在懷孕前及懷孕期間的4至6個月;正在接受牙齒矯正治療的人士;以及曾經患有牙周病的人。對於這些人群,建議每3到6個月洗牙一次,以降低牙齦炎症和其他口腔問題的風險。定期洗牙不僅有助於維持口腔衛生,還是預防牙齦疾病的重要措施。
迷思4:洗牙可以美白牙齒?
洗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齒的外觀,使其看起來更潔白,因為洗牙過程中會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以及一些食物或飲料造成的污漬。然而,洗牙並不是專門的美白牙齒方法,無法改變牙齒的內部顏色。
如果希望獲得更顯著的美白效果,建議考慮牙齒美白治療。總之定期洗牙不僅能使牙齒看起來更健康,還能維持牙齒的美白效果,與專業美白治療相結合,能夠達到最佳的口腔美觀效果。
迷思5:洗牙令牙齒愈洗愈鬆及擴大牙縫?
迷思6:洗牙後容易流牙血?
洗牙後出現輕微的牙齦出血是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時不常洗牙或口腔衛生習慣不佳的人來說。在洗牙過程中,牙醫會去除牙齦邊緣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這可能會刺激已經發炎的牙齦,導致出血。然而,這通常是暫時的,隨著口腔健康的改善和定期洗牙,這種情況會減少。如果出血持續或非常嚴重,建議儘早諮詢牙醫,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口腔健康問題。定期洗牙有助於保持牙齦健康,最終降低出血的風險。
迷思7:洗牙後牙齒容易敏感?
洗牙後牙齒變得敏感和酸軟可能是因為清除了牙結石,暴露了牙根。這種敏感通常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牙齒會逐漸適應,感覺會減輕。建議在洗牙後的1-2星期內避免極端溫度和高糖分食物,保持口腔清潔,有助於適應,改善敏感感覺。
對於已經有牙周病和牙齦萎縮的患者,若洗牙後的敏感持續時間過長或伴隨其他不適,建議及時諮詢牙醫,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問題。為了減輕洗牙後的敏感,牙醫可能會建議使用專門的敏感牙齒牙膏,並保持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
牙科洗牙 VS 家居洗牙 VS 深層洗牙
牙科洗牙、家居洗牙和深層洗牙是三種不同的口腔清潔方式,各自具有特定的目的和效果。
牙科洗牙
牙科洗牙是由專業的牙醫或牙科衛生師進行的專業清潔服務。
- 使用專業工具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結石。
- 進行牙齦檢查,並根據需要提供其他牙科治療。
- 通常包括拋光牙齒,以去除表面污漬。
- 預防牙周病和蛀牙。
- 改善口腔健康,並去除牙齒表面的污漬。
建議頻率
每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具體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家居洗牙
家居洗牙是指在家中進行的日常口腔清潔,包括刷牙和使用牙線等。
- 每日使用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通常建議早晚各一次。
- 使用牙線或其他清潔工具,清理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
-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預防牙菌斑的積聚。
- 降低牙周病和蛀牙的風險。
建議頻率
每天進行,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深層洗牙
深層洗牙(或稱為牙周治療)通常是針對已經存在牙周病或嚴重牙菌斑積聚的患者進行的專業清潔。
- 牙醫會深入到牙齦下方,去除牙周袋內的牙菌斑和牙結石。
- 可能需要使用麻醉,以減少不適感。
- 治療牙周病,減少牙齦炎症和感染。
- 恢復牙齦健康,防止進一步的牙齦退縮和牙齒鬆動。
建議頻率
根據牙醫的建議,通常在牙周病患者中需要每三到六個月進行一次。
牙科洗牙 - 常見問題
一般我們洗牙推薦每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洗牙,但視乎個人口腔健康狀況,有時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洗牙。牙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洗牙推薦。
洗牙通常是一個痛苦較小的程序。在洗牙過程中,牙醫會使用專業工具輕柔地清潔您的牙齒,並且可以提供局部麻醉以減輕不適感。
洗牙後,避免進食過熱、過冷食物,儘量避免吸煙和喝咖啡茶,有助於保持洗牙效果。同時深層洗牙後,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按時定期檢查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