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病人因缺牙而需要進行治療時,牙醫通常會建議採用植牙/種牙的義齒修復方式,令患者能透過植牙而重拾健康的生活品質。不同的植牙方式,當中的手術過程有甚麼分別?什麼人士適合植牙?有甚麼後遺症?植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護理事項?這次由請陳澔賢牙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
甚麼患者需要植牙/種牙?
透過植牙手術所植入的植體,能為新牙齒提供牢固的支撐,讓義齒跟真牙一樣擁有正常的咀嚼能力。因此,有以下情況的病人,都會建議植牙這種修復方式。
- 失去 1 顆或多顆牙齒
- 無法接受活動牙托的感覺 或 無力咀嚼
- 不想用傳統鑲牙方式,傷及鄰旁真牙
- 想要改善外觀或修補咀嚼能力
植牙的手術步驟
植牙屬於常見的牙科手術之一,通常局部麻醉可以在診所進行。手術程序通常為30分鐘至2小時,視乎治療複雜程序而定。
病人最少需要 2 至 3 次的到診來完成整個種牙程序,整個程序或需要 3 至 6 個月時間。需要補牙骨的話,甚至有機會需時一年以上。種牙的方式取決於植體的類型和你的頜骨狀況,手術通常有 3 個程序:
第一步:
嵌入植體(有機會同時補骨)在牙骨理想的情況下,牙醫會外科手術器具,翻開牙齦,在預先計畫的位置鑽入鈦金屬植體。
第二步:
等待骨整合 (Osseointegration) 鈦金屬會慢慢跟牙槽骨癒合,大約需時 2至3 個月。牙骨癒合好,會與鈦金屬牢牢黏起,此時即使反方向扭轉植體也難以取出。
第三步:
裝上義齒,當牙骨和軟組織妥善癒合好,牙醫便開始取模,為病人量身訂做假牙冠裝上。
植牙有何原因會失敗?
植牙雖然有很高的成功率,在部分情況下還是會有失敗—「發炎」和「脫落」。沒有永遠不會壞的假牙或義肢,任何治療或植入式醫療裝置都會有其「使用壽命」。
以下是部份導致植牙失敗的原因:
早期失敗 Early Failure
- 初期穩定度太差(骨頭太軟/骨量不足)
- 手術細菌感染
- 抽菸
- 不受控糖尿病
- 不受控牙周病
- 早期咬合創傷
植牙裝上後失敗
- 保養不足
- 長期吸煙
- 牙周病
- 咬合硬物導致義齒 或 植體斷裂
- 植體周圍炎
植牙的風險
植牙手術後遺症有分不同層面,分別為以下層面,可能導致植牙後會有後遺症。
手術層面(Surgical risk)
- 手術固有的風險有關 – 術後疼痛、腫脹、流血等,通常一週內恢復
- 嵌入下顎後牙有機會傷及三叉神經線(Trigenminal Nerve),導致感覺受損
- 上顎後牙靠近鼻竇,某部分病人可能會有術後鼻竇炎的風險,絕大部分可以透過藥物控制。
義齒層面(Prosthetic Risk)
- 植牙假牙清潔不當,可能會引發植體周圍炎
- 也有機會因為意外,例如被堅硬物體或不當外力撞擊假牙,或者因為患者磨牙,造成牙冠鬆脫、斷裂。
- 患者自身身體情況層面 (Patient systematic risk) 如果患者本身有吸煙, 糖尿病或者無法自理清潔義齒。會令假牙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比較容易患上植體周圍炎,導致植體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