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脷筋不可以自愈?孩童及早治疗有助维持牙齿健康!
不少家长可能到小朋友懂得说话后才发现他们有口齿不清、黐脷筋问题,但其实在小朋友刚出世后便有特征可以发现症状,及早解决可避免更多问题!到底黐脷筋是否天生的?又是否有方法解决?一文解构更多黐脷筋资讯。
什么是黐脷筋?
「黐脷筋」,即舌系带缩短症,由于连接舌头和下颚的软组织过短、过紧或过,令舌头的活动能力有限,属口腔结构问题。研究指出,约5%至10%的婴儿会有黐脷筋的情况。
黐脷筋有何特征?
舌头在正常情况下,可顶住上颚和上排牙齿,伸出唇外三至四厘米。而有黐脷筋的患者由于舌系带过短,当张开口时,脷尖会无法无法触碰上颚或伸出过下门牙或中牙槽,整条脷的活动幅度受限。部份患者患者伸出舌头时舌头中段会凹陷,呈现心型或W型。黐脷筋特征最早在婴儿刚刚出生后就可观察。
黐脷筋是先天的吗?有什么影响?
黐脷筋是先天的,主要成因是遗传或母亲怀孕时缺乏叶酸和维生素。
黐脷筋根据舌系带长度、位置、韧度和厚薄划分4个级别:
第一级为心型脷,属较严重,与婴儿阶段可察觉。由于舌系带拉扯着舌尖,令舌头难以自由移动,从而影响婴儿的吸啜母乳或牛奶的能力,导致无法吸收足够营养,出现体重偏轻情况。
第二至四级,主要在孩童一至两岁时出现,除了会影响进食时的咀嚼和吸啜能力外,亦会影响发音,如舌尖音和舌叶音。此阶段的孩童还未能进食固体食物,孩童在由黐脷筋的情况下或会不咬碎食物就直接吞下,导致他们进食时可能会经常作呕。长期下来,咀嚼能力因缺乏训练而影响牙齿生长,甚至影响牙齿排列和上下颚的发展。
另外,由于还有黐脷筋的孩童无法移动舌头,令舌头起不了清洁牙齿上食物残渣的作用,有机会比同龄小朋友容易患牙肉发炎或牙周炎。
有方法可以解决黐脷筋?
黐脷筋并不会随着孩童成长而自愈,建议患者一发现有征状就尽快求医和治疗,亦建议孩童在一岁开始进行口腔检查,确保牙齿、舌系带、颚骨没有异常。
而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手术视乎患者进食困难、说话发音不正的严重程度。
一般治疗黐脷筋的手术性方案便是「剪脷筋」,即舌系带释放手术,由口腔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前会先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中医生会托起患者的舌头,在舌头底部的位置利用激光或电刀切除舌系带。麻醉药过后,便可进食,但避免手术后24至48小时内热食。
作者:陈澔贤牙科医生















